ai写作生成图片怎么做在?学会后不再满世界找素材
现在写文章配图已经不用满世界找素材了,AI工具几秒钟就能生成想要的图片。这种文图结合的创作方式越来越流行,效率高还能保证风格统一。那ai写作生成图片怎么做呢?其实没那么复杂。
一、理清思路
动手之前要想明白文章的主题和调性。是科技类、生活类还是情感类?不同主题对应的配图风格差别挺大的。科技文章适合简洁现代的几何图形或者科幻感的画面,生活类的配图要温馨自然,情感类的可以抽象一些。

配图数量也得提前规划好。一般来说每500-800字配一张图比较合适,太少显得单调,太多又会分散注意力。长文章可以在每个小标题后面加一张相关的图,短文章开头来张吸睛的主图就够了。
风格统一这点特别关键。同一篇文章里的配图最好保持相似的色调和画风,别一会儿写实照片一会儿卡通插画,看着会很跳戏。提前定好是用扁平插画、3D渲染还是水彩风格,后面生成的时候就按这个方向来。
二、生成工具
Midjourney生成的图片质量最高,但需要科学上网而且有一定学习成本。对新手来说,国内的文心一格、通义万相上手更快,中文提示词理解得也更准确。要是追求个性化,Stable Diffusion虽然配置麻烦点,但可玩性最强。
Leonardo.ai是个折中的选择,界面友好操作简单,而且每天有免费额度。它的模型库很丰富,照片级、插画、3D各种风格都能找到合适的模型。Playground AI的社区氛围不错,可以看别人怎么写提示词,学习起来比较快。
有些平台像Canva、稿定设计也集成了AI绘图功能,好处是生成完直接就能加文字排版,不用导出再导入。虽然AI功能相对简单,但对于不需要太复杂效果的文章配图来说足够了。

三、提示词决定生成质量
描述画面内容的时候要具体但别太啰嗦。说清楚主体是什么、在做什么、周围环境如何就行。比如"一只橘猫坐在窗台上看雨,温暖的室内光线,舒适的氛围",这种描述就比"猫"要清晰得多。
风格标签很重要。想要什么画风就直接写上去,像是扁平插画风格、水彩画、油画、摄影作品、3D渲染这些。色调也可以指定,比如暖色调、冷色调、莫兰迪色系、赛博朋克配色等等。
细节描述能让画面更精致。光线方向、构图方式、景深效果这些都可以加进去。"柔和的侧光"、"居中构图"、"浅景深背景虚化"这些词能明显提升图片质感。不过也别堆砌太多关键词,有时候反而会让AI理解混乱。
四、生成后的调整
AI第一次生成的图往往不太完美,这很正常。可以多生成几张选最满意的,或者在原图基础上重新生成变体。大部分平台都支持这个功能,微调比重新生成要快。
尺寸比例要根据用途来定。文章配图一般用16:9或者4:3的横图,竖版文章配图用9:16,方图适合社交媒体分享。生成的时候直接选对比例,后期就不用裁剪了。分辨率至少要1080P,太模糊的图放大了会很糊。
颜色饱和度有时候需要调一调。AI生成的图片颜色可能偏灰或者过于艳丽,导出来后用美图秀秀或者泼辣修图简单调一下对比度、饱和度,画面会更通透。如果要跟文字搭配,注意给文字留白的位置,别让画面太满。
五、文图搭配的小技巧
配图位置其实挺有讲究的。开头的图最好能概括文章主题,吸引读者往下看。段落中间的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,跟前后文内容要有关联。结尾的图可以稍微发散一点,留点想象空间。
图片跟文字的视觉重量要平衡。如果图片色彩很浓烈,文字排版就简洁点,别搞太多花里胡哨的装饰。反过来图片比较素雅的话,文字可以加点设计感。配图不要抢了文字的风头,它是辅助不是主角。
有些平台支持在图片上直接添加文字标注。用这个功能的时候字号别太大,颜色跟背景要有足够对比度但又不能太突兀。字体选择无衬线体比较保险,衬线体容易显得正式呆板。

有些文章可能需要特定场景或者物品的图片,AI生成不出来或者效果不理想的时候,也可以混用真实照片。把AI图和照片结合起来用,灵活变通比死磕一种方式要明智。
用AI生成配图确实提高了创作效率,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。有些时候一张好的摄影作品或者手绘插画反而更有感染力,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