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根据描述作图怎么画,这些技巧帮你精准还原你想要的画面
很多人觉得AI作图靠运气,其实不然——真正决定画面质感的,是你怎么把脑子里的想法说清楚给AI听。别让模糊的描述浪费时间,掌握技巧,AI就能精准还原你想要的画面。
把你想要的画面说清楚

很多人一上来就输入"一个美女"、"风景"这种,然后抱怨AI画得不好,这能怪AI吗?
你去饭馆跟厨师说"我要吃好吃的",人家能给你做出什么来?描述得越具体,AI理解得越准确。
比如说你想画一个女孩,那就得告诉它:长发还是短发、什么颜色的头发、穿什么风格的衣服、在什么环境里、什么光线、什么表情、什么动作。
参考案例:虹灯闪烁的未来都市,湿漉漉的街道反射着紫色和蓝色的灯光,高楼大厦耸立,空中飞行器穿梭,前景有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人背对镜头。
这样一描述,出来的图基本八九不离十。
当然了,描述也不是越长越好。有人写一大段文字,把所有细节都塞进去,结果AI反而理解混乱了。建议控制在50-100个词左右比较合适,抓住最重要的几个视觉元素就行。
你可以把描述分成几个部分:主体是什么、背景环境、光线氛围、艺术风格、视角构图。
风格和艺术家名字是秘密武器
如果你想要某种特定的画风,直接在描述里加上风格关键词或者艺术家名字,效果会好得多。

想要油画质感?加上"oil painting"。想要日系动漫风?加"anime style"或者"Makoto Shinkai style"(新海诚风格)。想要写实照片感?就写"photorealistic,8K,highly detailed"。
现在很多AI绘图工具都认识各种艺术家和流派的名字,你多试试就知道哪些关键词能调出你想要的效果。
不过要注意版权问题哈,如果是商用的话,最好别直接用在世艺术家的名字,用风格描述词会更保险一些。像"impressionist"(印象派)、"surrealism"(超现实主义)这种流派名称就没问题。
负面提示词别小看
这个功能很多新手都不知道,但超级有用。除了告诉AI你想要什么,你还得告诉它你不想要什么。
比如你画人物肖像,经常会出现多余的手指、扭曲的四肢、模糊的五官这些毛病。这时候在负面提示词里写上:ugly,deformed,extra fingers,blurry,bad anatomy,效果就会好很多。
这个功能就像是在给AI划红线,告诉它哪些坑别踩。每个工具的负面提示词设置位置不太一样,Midjourney用"--no"参数,Stable Diffusion有专门的Negative Prompt框,你得熟悉自己用的工具。
多试几次,别怕浪费
AI作图这事儿没有一次成功的,我现在做了这么久,一张让我满意的图平均也得生成十几二十次。
那些大神分享的惊艳作品,背后肯定是成百上千次的尝试和调整。
有个小技巧是批量生成。很多工具都支持一次生成4张或者更多,你可以用同样的描述跑几批,从里面挑最接近你想要的那张,然后针对那张的效果去优化描述词和参数。
同样的描述在不同时间段跑出来的结果都可能不一样。可能是服务器负载、模型更新或者其他原因,反正就是有点玄学。所以如果某个描述突然不好使了,过段时间再试试,说不定又行了。
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,你会发现AI作图其实挺好玩的,就像在跟一个不太聪明但很努力的助手沟通,最后一起创造出点什么来。多练练手,你也能成为AI作图大神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