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作图怎么添加质感?新手一看就会的小技巧!
AI作图怎么添加质感?想让AI画的图从“塑料感”变“摸得着”?其实不用懂复杂技术,抓好“说对话、调对参数、用好光”这三点就行。新手也能轻松做出有质感的图,看完就能上手。

一、把质感说清楚:
AI不会读心,你得用“大白话”告诉它“这东西摸起来啥样”。核心就记住一个简单公式:主体+材质+手感细节+光效。
比如你想画“复古铜壶”,别只说“铜壶”,得说“复古铜壶,表面有绿锈包浆,摸起来糙糙的,还有细小花纹,阳光从侧面照过来,亮的地方反光”——这样AI才知道该画啥质感。
给你整理了新手必记的“质感关键词库”,按材质分好,直接挑着用:
金属类:拉丝铜、亮铬、生锈铁、磨砂铝(关键词:反光、划痕、包浆)
布料类:真丝(滑溜溜)、粗麻布(糙纹理)、羊绒(毛茸茸)、缎面(发亮)
皮肤类:细腻瓷肌(带点小毛孔)、油性T区(鼻尖微亮)、婴儿皮肤(软嫩)
自然类:湿苔藓(黏润)、老木头(裂纹)、鹅卵石(光滑带磨砂)
最后一定要加“点睛词”,比如“8K细节、近看超清晰、真实触感”,AI会自动放大质感细节。
二、参数不要瞎调:
很多人一看到“参数”就头大,其实新手不用搞太复杂,记住3个核心设置就行,默认值改一改,质感立马升级。
1.出图模式(采样算法):选“平衡模式(DPM++SDE)”,大部分场景都够用。画光滑的东西(比如玻璃、丝绸)用“快速模式(Euler a)”,画粗糙的(比如老石头)用“细节模式(DPM++2M)”。
2.出图步数:别贪多,2025步刚好。步数再多,质感提升有限,还特别慢。
3.分辨率:先小后大。新手先设512×512,确认质感满意了,再放大到768×1024,避免电脑卡机。
模型也别乱选,按需求挑:
想拍“照片级质感”:用DALLE 3或必应画图
想画“艺术感质感”:Midjourney V6就行
写中文提示词:优先文心一格或即梦AI,理解更准
三、光影是质感的灵魂:
再好的材质,没光也没质感——就像白天看布料和晚上看,手感完全不一样。新手记两个核心逻辑:
1.硬光出“锐感”,柔光出“柔感”:
硬光(比如正午太阳):适合金属、玻璃,照在上面会有明显高光和阴影,显得特硬朗。关键词:“强光直射,亮部反光,暗部阴影清晰”。
柔光(比如阴天、窗边光):适合皮肤、布料,光线均匀,质感更细腻。关键词:“窗边柔光,淡淡的阴影,皮肤通透”。
2.侧光最加分:别让光正面照,从侧面打过来(比如“阳光从左上方照过来”),物体边缘会有层次感,质感一下就出来了。比如画人像,侧光打在脸上,鼻梁有淡淡的阴影,比正面光立体10倍。
四、新手也能玩的“质感小外挂”
不用学复杂技术,这两个小技巧能让质感再上一个台阶,操作超简单。
1.质感小插件(LoRA):相当于给AI装个“质感滤镜”,专门强化某类材质。比如想画好皮肤,就装“皮肤细节插件”;想画金属,就装“金属大师插件”。
去哪找:CivitAI、LiblibAI这些网站,搜“skin detail”“metal texture”就行,免费的很多。
怎么用:在AI工具里加载插件,把“权重”调到0.70.9(太高会变形),再加上对应的关键词,比如“细腻皮肤,毛孔清晰”。
2.负面提示词“避坑”:AI常画“假质感”,比如皮肤像塑料、金属没反光。把这些词复制进去,AI就不会犯傻了:“假塑料感、模糊不清、颜色均匀没层次、高光怪异、纹理粗糙过头”。
五、后期小修:手机也能搞定
生成的图如果质感差点意思,不用学PS,简单修两下就行:
想加细节:用醒图的“细节增强”,或Photoshop的“生成填充”,比如铜壶不够亮,就圈出高光区,让AI“加强金属反光”。
想加纹理:手机存点真实材质图(比如麻布、木纹),用醒图的“叠加”模式盖在画上面,透明度调10%20%,质感立马变真实。
AI画质感的核心,就是把抽象的手感变具体的描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