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里作图怎么看细节?AI的细节都爱藏在哪?

2025-11-26 11:00
阅读33

你是不是常对着AI出的图犯愁?构图、色调都挺像样,可总觉得差口气——细瞅才发现,人物手指拧成一团,布料纹理像糊了层胶水。AI作图的细节,藏着真功夫。

AI的细节都爱藏在哪?

image.png

别光盯着整体看,AI最会在“小地方”偷懒。就像你买衣服,款式再好看,针脚歪歪扭扭也不行——图的细节,就是画的“针脚”。

人物是重灾区

AI画手尤其敷衍,要么手指数量不对,要么关节拧成不符合生理结构的角度。

仔细数数有没有五根,角度自然不自然,关节位置对不对。现在的AI模型在手部处理上已经好很多了,但还是会偶尔出问题。

还有面部细节,比如眼镜镜片的反光,AI常把反光画成一块死白,完全不考虑光源方向,看着特假。

文字和标识要特别注意

如果画面里有文字,99%的情况下都是乱码或者不成字的。碰到这种情况要么重新生成强调文字内容,要么后期用PS加上去。

物体纹理也容易翻车

你让AI画件羊毛外套,它可能给你画成“色块堆砌”,没有羊毛的绒感;画木质桌子,纹理要么重复得像贴纸,要么突然断档,跟拼接的补丁似的。

光影逻辑更是AI的“软肋”

比如画面里明明是左侧打光,人物的影子却出现在右边;金属质感的物品,反光处居然比光源还亮。这些细节不注意,再好看的图也会显得“假得离谱”。

用对工具,细节才会“现原形”

看AI图的细节,不能用手机小屏幕划两下就说“没问题”。工具选对了,那些藏在像素里的小毛病,立马无所遁形。

新手最常用的就是AI作图工具自带的放大功能,比如Midjourney的“Zoom”或者Stable Diffusion的“细节查看器”,直接放大到200%甚至400%,像素级的问题全暴露。

image.png

PS或者Figma

要是你需要更专业的检查,PS或者Figma准没错。把AI图导入PS,用“抓手工具”拖着放大,再用“吸管工具”吸一吸颜色——比如人物的皮肤,AI常把阴影处的肤色画得发灰,吸管一吸就知道色值不对,跟整体色调脱节。

Figma更方便协作,你标出色块断层的地方,直接分享给团队,不用再费劲描述“就是衣服袖子那块儿不对劲”。

要是你需要更专业的检查,PS或者Figma准没错。把AI图导入PS,用“抓手工具”拖着放大,再用“吸管工具”吸一吸颜色——比如人物的皮肤,AI常把阴影处的肤色画得发灰,吸管一吸就知道色值不对,跟整体色调脱节。Figma更方便协作,你标出色块断层的地方,直接分享给团队,不用再费劲描述“就是衣服袖子那块儿不对劲”。

生成时就该注意的参数

VAE的作用是改进解码过程,能实现更好的图像恢复,特别是对于眼睛和文本等精细细节。如果你发现生成的图片细节总是糊糊的,可以试着切换不同的VAE。

image.png

不过也别盲目切换,每个大模型其实都自带VAE,只有在对结果不满意的时候才需要手动调整。

迭代次数也很关键。迭代次数越大,反复采样去噪的过程就越长,生成的图片色彩会更好看,细节会更丰富。

采样器的选择其实比很多人想的更重要。Euler适合快速出图,DDIM收敛快,20步左右就能有不错的效果。我个人比较喜欢用Euler a,虽然每次结果都不太一样,但创意感更强,适合做概念设计。

与其生成一堆有问题的图再挑选,不如一开始就把检查流程做好,提高每张图的可用率。毕竟现在很多平台都按次数收费,图生得越多花的钱越多,仔细点总没错。

0
好文章,需要你的鼓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