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故事生成视频怎么做?跟着步骤做,你也可以!

用AI做故事生成视频,关键是让“故事逻辑”和“画面”搭起来,跟着工具捋顺步骤,新手也能出效果。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“ai故事生成视频怎么做”,一起来看看吧。
让AI帮你“搭故事框架”,别上来就画
没清晰的故事线,AI生成的画面会散。我先用豆包AI写脚本,输入“儿童故事,主角是圆耳朵小狐狸,情节:小狐狸在森林迷路→遇到松鼠帮忙→找到妈妈,场景要温馨,每段1句话描述画面”,AI很快出了3段脚本,还补了“松鼠举着坚果指路”这种细节。但一开始没说风格,AI写的场景太写实,后来加“绘本风,颜色鲜艳”,脚本里就多了“粉色蘑菇屋、黄色落叶堆”的描述,画面方向更明确。
新手别贪多,故事分3-5个场景最合适,每个场景写清“角色动作+环境”,比如“小狐狸蹲在石头上哭,背后是歪脖子橡树”,比只说“小狐狸哭”好太多。要是AI写的情节跳,比如突然出现兔子,就加提示“只出现小狐狸、松鼠、狐狸妈妈三个角色”,避免画面混乱。我还会让AI标时间,比如“场景1:5秒,场景2:8秒”,后续剪视频不用瞎凑时长。
生成故事画面:统一风格别“串戏”
画面风格乱了,故事感就没了,这步我常用Midjourney+Canva。先给AI喂风格关键词,比如“儿童绘本风,线条圆润,色彩像水彩晕染,角色眼睛占脸1/3”,生成小狐狸形象后,保存下来当“参考图”,后面生成松鼠、妈妈时,都加“参考图风格,保持角色比例一致”,这样三个角色不会一个卡通一个写实。
场景生成要贴脚本,比如“松鼠举坚果指路”,就写“棕色小松鼠站在树枝上,前爪举着带壳坚果,指向右侧的小路,地面有红色浆果”,AI连坚果上的纹路都能画出来。上次忘加“场景连贯性”提示,场景1是白天森林,场景2突然变黑夜,后来补了“所有场景都是午后阳光,光线从左上方照”,画面过渡才自然。Canva的AI模板能快速拼场景,把生成的图按故事顺序拖进去,自动加“淡入淡出”转场,比自己调省事。
让故事“动起来”:加声音+调节奏
光有画面不够,声音和节奏才让故事活。配音用剪映的AI语音,选“儿童女声”,语速调慢(1.0倍刚好),念到“小狐狸哭”时,让AI加“轻微哽咽感”,比平板的声音有情绪。我还会手动加音效,比如“场景1:风吹树叶声+小狐狸哭声,场景2:松鼠蹦跳的咚咚声”,音效音量别超过配音,不然盖过人话。
节奏要跟着故事走,比如小狐狸迷路的场景,画面慢一点(每帧停留1.5秒),配舒缓的纯音乐;松鼠指路时,画面快一点(每帧1秒),音乐加个小高潮。剪映的“AI节奏对齐”能帮上忙,导入音乐后,系统自动在鼓点处切画面,比如音乐重音时切到“松鼠举坚果”的镜头,比手动切准多了。上次没调节奏,画面和音乐对不上,看起来像默片,调完后侄子说“像电影院放的”。
导出前一定要“讲故事”式预览,比如从场景1看到场景3,检查有没有情节漏拍、角色突然消失的问题。我曾漏了“狐狸妈妈抱小狐狸”的画面,预览时发现故事没结尾,又补生成了1个场景,才让故事完整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ai故事生成视频怎么做”的相关回答。先让AI搭故事框架定方向,再统一风格生成画面,最后加声音调节奏,这三步下来,就算没做过视频,多试两次也能做出有完整故事的视频,AI帮着扛了大部分活,重点在把细节跟紧,故事就不会跑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