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变成ai提示词怎么操作?适当运用技巧是成功的关键!

故事漫画
Author Avatar
AI百晓生
2025-10-12
阅读40

故事变成ai提示词怎么操作?拆解核心要素、补充细节约束,让AI精准抓住故事的“画面感”和“情绪味”。

写故事脉络

故事里的人物、场景、关键情节是提示词的基础,不把这些拆明白,AI很容易生成跑偏的内容。

比如尝试用AI生成短篇故事《雨夜递伞》,只写“根据这个故事生成画面”,结果生成的女孩穿现代卫衣,和故事里“蓝布旗袍”的设定完全不符,场景也从老巷变成了商场,踩了大雷。

后来学会先拆三大要素:人物要写清“外形+状态”,比如故事里的“民国女学生”得补成“18岁民国女学生,穿藏青蓝布旗袍(袖口有白边),齐耳短发别银质发夹,眼神温和带点羞怯”;场景得加“时空+氛围”,“老巷”要细化成“1930年代江南老巷,青石板路带积水,两侧是黛瓦白墙,傍晚橘色路灯透过雨雾泛柔光”;关键情节得抓“动作+瞬间”,比如“递伞”要具体到“右手握竹柄油纸伞递向老人,伞沿倾斜遮住对方肩头,左手自然垂在旗袍下摆”。这步就像给AI画“路线图”,要素越细,AI走得越准。

image.png

加限制条件

光有故事要素还不够,得告诉AI“按什么风格做”“要避免什么”,不然生成的内容可能和预期风格差十万八千里。

把《月下访僧》的故事做成国风插画,没加风格约束,AI生成了写实照片风,和尚的僧袍像现代布料,完全没那股古韵。

后来学乖了,在提示词里加三类规则:风格要具体到“美学类型+细节”,比如“新中式水墨风格,线条用干笔技法,配色以石青、赭石为主,背景晕染留白”;载体要明确“输出形式+参数”,图片写清“16:9竖版,分辨率300dpi,适合海报印刷”,视频则拆成镜头“0-3秒:全景慢推展现古寺夜景,0-5秒:中景拍僧人开门动作”;还要加“排除项”,比如“无现代元素,僧人面部无夸张表情,背景无杂乱杂物”,这能帮AI避开常见“雷区”,搜索里也提到要“排除无关干扰信息”,确实管用。

按目的适配

不同的生成目的,提示词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,给图片、视频、插画写的词得“量身定制”。

做绘本插画时,我把《小松鼠藏坚果》的故事改成提示词,重点加了“儿童向细节”:“Q版卡通风格,小松鼠身体圆滚滚,尾巴蓬松如棉花,坚果壳带浅棕色斑点,背景用马卡龙色系,线条圆润无棱角”,生成的画面小朋友特别喜欢。

image.png

要是做短视频脚本,就得强化“动态+节奏”。比如把“书生赶考遇雨”的故事转成视频提示词,拆成三个镜头节点:“(0:00-0:04)中景:书生戴斗笠持书卷,在雨里快步走,衣摆沾泥点(镜头跟拍);(0:05-0:08)近景:书生躲进破庙,抖落斗笠上的雨水,叹气皱眉(特写面部);(0:09-0:12)全景:雨停后,书生走出破庙,阳光照在书卷上(镜头拉升)”,还加了“运镜速度:跟拍时0.8倍速,拉升时1.2倍速”,这样生成的视频节奏更有层次。

做商业海报则要突出“核心卖点”。比如把“老字号糕点铺传承”的故事改成海报提示词,重点写“主体是竹编托盘里的桂花糕(表面撒金桂花,油光透亮),背景是老掌柜揉面的模糊剪影,右上角加毛笔字‘三代传承’,字体带裂纹质感,整体暖色调,突出‘手工’‘怀旧’氛围”,完全贴合品牌需求。

故事变成ai提示词,核心是先拆人物、场景、情节的核心要素,再定风格、载体、排除项的创作规则,最后按生成目的调整侧重点。刚开始可能会漏细节,比如忘了加排除项、风格写得太笼统,但多试几次,把提示词从“大概”磨成“精确”,AI生成的内容就能越来越贴故事原意。

0
好文章,需要你的鼓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