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创作文章提示词怎么写?设定边界,明确细节,输出才能更精准!
AI创作文章提示词怎么写?AI创作文章的提示词是要精准传递需求边界+明确内容细节,避免模糊指令导致AI输出偏离预期。
分类型专属框架(附模板+示例)
场景1:营销文案(小红书/朋友圈/电商详情页)
框架模板:
1.核心目标:写([文案类型,如“小红书口红种草文/朋友圈奶茶促销文案”]),用于([用途,如“吸引用户下单/引导到店消费”]),需突出([核心卖点,如“显白不挑皮/第二杯半价”])
2.受众定位:([人群,如“20-28岁学生党,喜欢平价彩妆,黄皮”]),他们的痛点是([如“怕口红显黑/想喝奶茶但觉得贵”])
3.内容结构:
开头:用([吸引方式,如“痛点提问/效果对比图描述”]),如“黄皮姐妹是不是总找不到显白的口红?”
中间:分([23点])讲卖点,每点配([细节/场景,如“我黄二白涂着超显气色/昨天喝了一杯,今天第二杯才5元”])
结尾:加([行动引导,如“点击购物车/定位门店地址”]),如“现在下单还送唇釉小样,冲!”
4.风格要求:([如“口语化,带emoji,每段短,穿插‘亲测’‘绝了’等词”])
5.约束条件:([如“不提及竞品/不夸大‘不掉色’/必须包含价格”])
示例(小红书冷萃咖啡种草):
1.核心目标:写一篇小红书冷萃咖啡种草文,用于吸引25-35岁白领购买,需突出“0蔗糖、提神不失眠”
2.受众定位:25-35岁互联网白领,每天9点上班,上午容易困,怕喝含糖咖啡长胖,晚上喝了睡不着
3.内容结构:
开头:“早八人谁懂啊!上午困到打哈欠,喝奶茶怕胖,喝普通咖啡晚上失眠…”
中间:①0蔗糖:“配料表只有咖啡和水,喝着没负担,我喝了一周没涨称”;②提神不失眠:“下午2点喝,晚上11点照样睡,第二天不困”
结尾:“现在买两盒送马克杯,点击左下角购物车,打工人快冲!”
4.风格要求:口语化,每段12行,带☕️💼等emoji,穿插“谁懂啊”“绝了”
5.约束条件:不提“星巴克”等竞品,不夸大“喝了不困到下班”,必须包含“39.9元两盒”
场景2:学术论文(课程论文/毕业论文/期刊投稿)
框架模板:
1.核心目标:写([论文类型,如“本科课程论文/硕士毕业论文”]),主题是([具体主题,如“AI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”]),需符合([格式要求,如“GB/T 7714引用格式/字数8000字”])
2.受众定位:([如“高校导师,研究方向是教育技术,关注实证数据”])
3.内容结构:
摘要:概括([研究背景、方法、结果、结论]),约300字
引言:讲([研究背景、文献综述、研究意义]),文献需包含([2020年后的核心期刊论文,如《中国电化教育》2023年文章])
正文:分([34章]),如“1.AI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;2.AI影响教育公平的机制;3.实证分析(用XX数据);4.对策建议”
结论:总结([研究发现,如“AI能缩小区域教育差距,但存在数据隐私问题”])+未来研究方向
4.风格要求:([如“严谨客观,用第三人称(‘本文’而非‘我’),避免口语化,关键术语统一(如‘教育公平’不写成‘教育平等’)”])
5.约束条件:([如“重复率低于15%/引用文献不少于10篇,其中英文文献3篇/公式用LaTeX格式”])
示例(AI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):
1.核心目标:写一篇本科课程论文,主题是“AI对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”,符合GB/T 7714引用格式,字数8000字
2.受众定位: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导师,关注实证研究,重视数据支撑
3.内容结构:
摘要:300字,概括“AI在教育中的普及背景,用问卷调查法(样本500人)分析影响,结论是AI能缩小资源差距,但需解决数字鸿沟”
引言:讲“教育公平的重要性,现有文献对AI的讨论(引用《电化教育研究》2022年2篇文章),本文研究意义”
正文:1.AI在教育中的应用(在线课程、智能辅导);2.AI促进公平的机制(资源共享);3.存在的问题(数字鸿沟);4.对策(政府补贴、数字素养培训)
结论:总结研究发现,提出“未来需加强AI教育资源的普惠性”
4.风格要求:严谨客观,用“本文”“研究表明”,不出现“我认为”“大概”,“数字鸿沟”统一术语
5.约束条件:重复率低于15%,引用10篇文献(含3篇英文,如2021年《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&Society》文章),公式用LaTeX
场景3:故事创作(短篇故事/小说章节/儿童绘本脚本)
框架模板:
1.核心目标:写([故事类型,如“短篇奇幻故事/儿童睡前绘本脚本”]),主题是([如“勇气/友谊”]),受众是([如“1012岁儿童/年轻女性”])
2.人物设定:
主角:([姓名+身份+性格+目标]),如“小宇,11岁男孩,胆小,想帮迷路的精灵回家”
配角:([姓名+身份+与主角关系]),如“阿木,会说话的松鼠,帮小宇找精灵的家”
3.情节结构(按“起承转合”):
起:([开头场景+冲突触发]),如“小宇在森林里发现受伤的精灵,精灵说找不到回家的路”
承:([主角行动+遇到的困难]),如“小宇带精灵找路,遇到湍急的小河,不敢过河”
转:([转折点,如主角成长/得到帮助]),如“阿木教小宇用树枝做木筏,小宇克服恐惧划过去”
合:([结局+主题升华]),如“精灵回到家,小宇发现自己变得勇敢了,和阿木成为朋友”
4.风格要求:([如“语言生动,带环境描写/儿童化语言,短句多”])
5.约束条件:([如“无暴力情节/结局温暖/字数3000字以内”])
示例(儿童奇幻短篇):
1.核心目标:写一篇1012岁儿童的奇幻短篇故事,主题是“勇气”,受众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
2.人物设定:
主角:小星,11岁女孩,怕黑,想帮萤火虫找回发光的能力
配角:亮亮,失去光芒的萤火虫,依赖小星;爷爷,懂森林魔法的老人,给小星提示
3.情节结构:
起:小星在傍晚的森林里,发现亮亮不发光了,亮亮说“只有山顶的月光花能帮我”,但小星怕黑不敢走夜路

承:小星硬着头皮出发,路上遇到黑漆漆的山洞,不敢进去,坐在地上哭
转:爷爷出现,说“勇气不是不害怕,是害怕还敢走”,小星鼓起勇气走进山洞,发现里面有星星点点的荧光石
合:小星爬到山顶,摘下月见草,亮亮恢复光芒,小星晚上回家时,发现自己不怕黑了
4.风格要求:语言简单,多环境描写(如“傍晚的森林,树叶沙沙响,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”),用儿童化词汇(“硬着头皮”“哭鼻子”)
5.约束条件:无暴力,结局温暖,字数2000字以内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