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绘画如何描述提示词?提示词精准描述,模糊想象转化为结构化细节
AI绘画如何描述提示词?AI绘画的提示词本质是给AI的“可视化创作剧本”,就是把模糊想象转化为结构化细节。AI无法“脑补”,只能精准执行明确指令。
一、核心原则:让AI听懂指令的3个底层逻辑
1.拒绝“抽象形容词”,拥抱“具象描述”
避免使用“好看”“高级”“有感觉”等模糊词汇(AI会陷入随机拼接),换成可被视觉化的细节。例如:
错误:“一个好看的女孩”
正确:“18岁少女,琥珀色杏眼,微卷的浅棕长发,嘴角带30°微笑,穿着米白色针织衫”。

2.按“重要性排序”,控制关键词权重
AI会优先解析靠前的词汇,核心元素(主体)放最前,细节补充放后面。可通过符号强化重点:
基础权重:(关键词)权重+10%(如`(红色玫瑰)`)
强化权重:((关键词))权重+21%(如`((晶莹露珠))`)
自定义权重:(关键词:1.5)数值1.5表示权重提升50%(适合Stable Diffusion)。
3.“正向指令+反向排除”双重保险
正向词明确“要什么”,反向词(Negative Prompt)明确“不要什么”,避免AI生成畸形、模糊等瑕疵。例如画人物必加反向词:`deformed hands,extra fingers,blurry,low quality,watermark。
二、万能公式:5模块搭建完美提示词
无论创作人物、场景还是概念设计,都可套用以下结构,按“质量打底→主体核心→环境氛围→风格定调→细节加戏”的顺序组合:
1.质量打底(必加,决定画面质感)
用固定词汇组提升基础画质,适合所有场景:
`masterpiece,ultra-detailed,8K resolution,sharp focus,cinematic lighting
(杰作、超细节、8K分辨率、清晰对焦、电影级光影)。
2.主体核心(核心要素,越具体越精准)
明确“画什么”,包含身份+特征+动作/状态,覆盖外形、服装、道具等关键信息:
-人物示例:“20岁汉服女子,青绿色齐胸襦裙,裙摆绣缠枝莲纹样,手持团扇半遮面,站姿优雅”

-物体示例:“复古陶瓷花瓶,米白色釉面带冰裂纹,插3支半开的粉色牡丹,瓶口系藏青色流苏”。
3.环境氛围(场景+光影+情绪,造氛围感)
补充“在哪里”“光线如何”“氛围怎样”,用光影和场景强化情绪:
-场景:“暴雨后的青石板小巷,墙角爬满绿藤,地面映出店铺灯笼的暖光”
-光影:按需求选择具体类型(避免只写“有光”):
-伦勃朗光(Rembrandt lighting):面部一侧亮、一侧暗,适合人像特写
-体积光(volumetric lighting):阳光穿透雾气形成光束,适合森林/教堂场景
-逆光剪影(backlight silhouette):主体发黑、边缘发光,适合情绪海报。
4.风格定调(艺术灵魂,明确创作范式)
直接指定艺术流派、画师风格或媒介类型,避免AI混搭混乱。
5.细节加戏(质感+构图,提升专业度)
补充材质、构图、镜头视角等细节,让画面更具层次感:
-材质描述:`iridescent texture`(虹彩质感)、`anodized metal`(阳极氧化金属)、`soft fur`(柔软毛发)
-构图技巧:`rule of thirds`(三分法,主体在1/3处)、`central symmetry`(中央对称,适合建筑)
-镜头视角:`close-up`(特写,拍面部/物体细节)、`wide angle`(广角,拍全景)、`low angle`(仰视,显气势)。
掌握提示词的核心是“把想象拆解为可被看见的细节”——从“画一只猫”到“橘色短毛猫,趴在木质书架上,爪子搭着一本翻开的书,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身上形成条纹光影,水彩风格”,每多一个具体描述,AI的理解就精准一分。多尝试、多记录成功案例,很快就能形成自己的“提示词库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