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ai怎么做卡通视频?先把骨架搭好
用ai怎么做卡通视频?AI做卡通视频早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,零基础也能折腾出像模像样的成品。关键不在工具多高级,在于摸透“角色不崩、画面连贯”的门道。

一、先把骨架搭好,脚本和人设是根基
别上来就生成,得先把故事和角色定了。
脚本不用太复杂,用Kimi或者通义千问,输入“3分钟卡通短片,主角是橘猫,剧情是找朋友”,就能出分镜式的脚本,连“镜头1:猫咪蹲在窗台张望”这种细节都标得明明白白。
人设是最容易踩坑的地方,AI很容易把同一个角色生成“换脸怪”。秘诀是建“角色档案”:把“橘色短毛、绿眼睛、脖子系蓝色围巾、圆脸颊”这些特征写清楚,再生成一张正面参考图。用Comicai或者即梦AI的时候,把参考图传进去锁定参数,后续不管是跑、跳还是笑,角色模样都能稳住。有个做儿童内容的团队,就靠这招做了20集连载短片,没出现过一次“角色变脸”的尴尬。
二、选对工具分场景
不同需求得用不同工具,瞎凑只会浪费时间。
想快速出片,就用傻瓜式工具。
即梦AI直接扔脚本进去,选“2D卡通”风格,十几分钟就能生成分镜视频,虽然细节糙点,但应付短视频足够。豆包APP更方便,生成后能直接加配音,连后期都省了,新手入门必试。
要做复杂点的,得搭工具组合。先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分镜图,锁定Seed值保证角色一致,再用Kaiber AI把静态图转成动态,它能做树叶飘动、角色走路这种自然动作,比纯生成视频细节更可控。
角色有对话的话,白日梦AI是神器。上传角色图和台词,能自动生成口型同步的面部动画,比自己对着时间轴调省事百倍,教育类卡通视频用这个的特别多。

三、细节磨一磨
AI生成的初稿总有瑕疵,得靠后期补刀。
画面不连贯?用剪映的“转场特效”救场。AI生成的片段衔接处很生硬,加个“溶解”或者“滑动”转场,瞬间顺畅。光影不统一也常见,比如前一段是正午阳光,后一段成了黄昏,剪映的“调色”功能里拉一下色温,分分钟对齐。
想加特效参数方面。用Runway Gen-2生成魔法闪光、雨滴这类元素,提示词写“卡通风格,蓝色闪光,半透明,围绕角色手部”,出来的效果能和原画面融合得很好。
配音和字幕方面。讯飞配音的卡通声线很自然,选“童声”或者“萌宠拟人”,比机械音强太多。剪映的AI字幕能自动识别台词,还能调成卡通字体,细节拉满。
说实话,这些工具虽然方便,但也不是完美无缺。生成的图片有时候手指会多一根或者少一根,角色的眼睛可能大小不一,这些都需要后期手动修正。还有就是连贯性问题,如果要做长视频,保持角色在不同镜头里长得一样是个挑战。
卡通视频的核心是“讲故事”,AI只是帮你把画面做出来。把脚本和人设想清楚,工具用对,零基础也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