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用ai提示词写文章?拒绝几个字的提示词
如何用ai提示词写文章?刚开始用AI写文章时,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把需求丢过去就行,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。如果你要是只说“写篇关于环保的文章”,AI给你的东西大概率是一堆空话,没一点用。

一、别一上来就给题目
很多人用AI的方式特别粗暴——直接扔个"写一篇关于XX的文章",然后就等着AI交作业。这种方法不是不行,但出来的内容基本都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八股文,读起来味同嚼蜡。
可以先把想写的主题先拆解一下。比如想写"远程办公的利弊",与其直接下命令,不如先告诉AI"站在一个厌倦了通勤的打工人角度,聊聊远程办公这事儿"。这样一来,AI生成的内容至少有个视角,有个人味儿在里面。
二、给AI塞一个"人设"
这招特别管用。告诉AI它现在是个什么身份——可以是资深记者、行业专家、普通用户,甚至是个爱唠嗑的朋友。身份不同,写出来的东西风格差别能有十万八千里。
例如你是一个做美食内容的创作者,就可以加上类似这样的:"你是个在厨房摸爬滚打二十年的大厨,说话直来直去,喜欢分享些教科书上不会告诉你的小技巧"。出来的文章就是那种接地气的感觉,不是冷冰冰的步骤罗列,而是真的像师傅在旁边指点你做菜。
三、把要求说得具体
模糊的指令只能得到模糊的结果,这道理其实挺浅显的。想要什么风格、多少字、什么结构、给谁看的——这些信息越清楚,AI越能给出靠谱的东西。
例如写个产品介绍,可以是:"写一段500字左右的产品介绍,目标读者是25-35岁的职场新人,要突出性价比和易用性,语气轻松但不失专业"。
四、给点例子
这个方法说白了就是"给个范本"。想让AI写出什么感觉的东西,就先喂给它一两段类似风格的文字。不用多,几百字就够,让AI理解你要的那个调调。
比如想要那种短句密集、节奏快的新媒体风格,就找几段类似的文字给它看看。或者想要深度长文的感觉,也可以丢个片段让它揣摩。这种"看图说话"式的方式,往往比长篇大论地解释风格要求管用得多。

五、分步骤来,别指望一蹴而就
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是想让AI一次性搞定整篇文章。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文章虽然完整,但每个部分都不够深入,读起来浮于表面。
更聪明的做法是把写作过程拆开:先让AI帮忙列个提纲,看看框架合不合理;然后逐个章节去扩充内容;写完之后再让它帮忙润色文字、检查逻辑。这种流水线式的操作虽然麻烦点,但最终的成品质量会好很多。
六、加入一些限制条件
听起来有点反直觉,但给AI设置一些限制,反而能让它写出更有创意的东西。比如"不要用任何行业术语"、"每段不超过三句话"、"必须包含三个实际案例"之类的。
这些限制会逼着AI跳出常规套路,想办法用更新鲜的方式表达。
七、反复试验
把AI当成一个需要沟通的合作者,而不是自动贩卖机。生成的内容不满意?那就告诉它哪里不好,想要改成什么样。"这段太学术了,能不能说得接地气点"、"这个例子不够生动,换个更具体的"——这种来回拉扯的过程,其实就是在打磨内容。
八、注入自己的东西
这点特别重要。AI再厉害,它写出来的终究是基于大数据训练的结果,缺少那种只有人类才有的独特体验和感受。真正好的文章,往往是AI生成的框架加上人的润色和补充。
许多依赖AI的文章,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,但读起来就是觉得少了点什么。缺的就是那种个人经历、独特见解、情感波动——这些东西机器暂时还学不会。所以用AI写文章,把它当成辅助工具就好,别指望它能完全替代人的思考。

提示词写得好不好,最终还是要看输出的内容质量。如果发现生成的东西总是不如人意,那就回头看看自己的指令是不是有问题,换个角度、换个说法再试试。这个过程可能有点枯燥,但掌握了之后,真的能大幅提升写作效率。
